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广西首页 > 专家聊天气

大暑无酷热真的会五谷多不结?

【字体:   2013-07-22 17:55:40   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讯  今天(7月22日),迎来大暑节气,似乎广西的天气有点让大家大失所望,非但没有酷热难耐,甚至还有点凉风徐徐,短时降水过后的清凉不禁让人窃喜。不过这样的天气一般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高温天气还是会卷土重来的,而且热的程度将会达到一年中的巅峰,所以在心理上还是需要做好抗高温的准备。

大暑天气基本特点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最高气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我们常说“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广西大暑养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大暑养生重在“清”。大暑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因此,这一节气的养生重在一个“清”字,首先要注重饮食清洁。夏天,饮食卫生是重中之重,高温天食物容易变质,会引起腹泻、胃肠道紊乱。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食品保质期,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品。

平时“清热”,最好喝粥。暑天酷热,及时补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清热祛火。“清补”首先要祛湿,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肠胃道功能,像山药、莲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而绿豆清暑、薏仁祛湿,特别是绿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热祛湿。

另外,暑天容易让湿邪入侵,为了散发体内的湿气,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稍低时散步,或进行打太极拳等强度不大的活动。闷热天,应尽量减少出门或活动。

大暑时节农事忙抢收抢种巧管理

大暑期间,广西早稻大部处于成熟~收获期,晚稻大部处于出苗~三叶期,春玉米处于成熟收晒期。农民朋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抢晴收、晒夏粮。各地应继续集中人力、物力抢晴收获已成熟的夏收作物,并及时做好晾晒和贮藏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2.做好晚稻秧苗护理。加强晚稻秧苗的水肥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以培育多蘖壮秧,为晚稻丰产打下基础。

3.抓好夏种和旱地作物管理。对已种旱地作物,注意及时松土、施肥、和除虫防病,以促进生长;尚未播种秋玉米、秋黄豆、秋红薯等作物的地区应抓紧时间播种,以免延误季节;汛期降雨较多,注意开好排水沟,以防渍害。

农谚“有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的说法,或许作为参考比较合适,大气时刻都在变化着,有些谚语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反映出现代农业的特点和信息!

编辑:郭晓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