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广西发生多起地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5月10日,柳州市柳南区帽合村发生特大型岩溶地面塌陷,造成民房毁坏143间,紧急撤离人员1800多人;
5月1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中学在建的学生宿舍楼后山斜坡出现山体滑坡,造成学校停课,部分师生转移上课;
6月1日,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坛洛村马重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1幢房屋毁坏,6幢房屋严重倾斜开裂。
这几起典型的地质灾害,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
发生大范围地陷可能性较小 警惕局地性岩崩滑坡泥石流
广西属典型的岩溶地区,是滑坡、崩塌、地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今年以来,全区已发生地灾158起,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面对两起发生在城市近郊的地陷灾害,不少人在关注:我区是否进入了地陷的高发、频发期?
经专家分析,柳州“5·10”岩溶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岩溶及土洞发育,加上地下水活动频繁所致;南宁“6·1”岩溶地面塌陷,也是因为当地居民抽取地下水使水位频繁升降,加剧了土洞的发展,最终导致土洞顶板失衡而产生地面塌陷。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聂乐昌认为,我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属于枯水季节,地下水位出现下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导致这两起地面塌陷的发生,与塌陷灾害发生的规律相符合。而进入主汛期的丰水季节后,经过5月初到6月初的一轮降雨,目前地下水量相当充足,发生大范围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强降雨诱发,一些地方发生岩崩、滑坡、泥石流等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