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河池 > 凤山 > 四季旅游 > 民俗节日

凤山民俗文艺

【字体:   2014-11-17 16:50:48   来源: 广西凤山县人民政府  

凤山县民间文艺主要有山歌、蓝靛瑶的“哉瑞舞”和“吊筛舞”、壮族的“穿罗舞”、汉族的“绕棺舞”和舞狮等。其他还有骑顶马、民间传说、谚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山歌分为壮歌、汉歌和瑶歌3种。

壮族民歌分为北壮歌和南壮歌。北壮歌分布在砦牙、长洲两乡;南壮歌分布在凤城镇、乔音、平乐、中亭、江洲、袍里、林峒等乡。壮歌是凤山山歌的主歌,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五言句、七言句甚至十一言句。北壮歌称为“比欢"(壮语),南壮歌称为“比"(壮语),也称“泥雅辽"。南壮歌歌调激昂高亢,清脆明快,富于节奏感;北壮歌歌声悠扬婉转,重于温情,令人陶醉。壮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歌调非常含蓄和优美,富于表达情感,缠绵柔软,娓娓动听。

汉族民歌内容精炼,语言生动形象,歌调清脆而高雅,悠扬而动听。汉族人民在劳动之余常常唱出几首民歌来消倦解闷。

瑶族民歌主要分布在凤城镇、平乐、江洲、金牙等乡瑶族聚居地地方,分别为山瑶歌和蓝靛瑶歌,其歌调内藏鼻音之中,很有音调特色,会使你感到一种神秘和好奇。

38850d84660c8c0b30962bf3638aebfd.jpg

凤山的山歌特别集中在“三月三"歌节。凤山各族人民向往“三月三",因为“三月三"是歌的节日.每逢"三月三"歌节,成千上万青年男女,梳装打扮赶歌圩。在歌圩上人们尽情歌唱,歌唱形势,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声就像山间的泉水,一喷难收。1986年,县里在港洲仙人桥举行了首届“三月三"歌节活动,观众上万人次,动听歌声回荡在江洲瑶族乡“仙人桥"的高山壮乡瑶寨上,其后连续5年在县城举办了5届“三月三"歌会,整个凤山成了歌的海洋。1994年“三月三"歌会是历届歌会中观众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歌会。歌会分为壮、汉、瑶3个民族歌台,历时3天,共演出10余场次,观众近2万人次,歌尽了人间的爱,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是美不胜收。1998年3月30日,凤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共同在有“桃花源"和“中华三洞天"之称的凤山波心水源洞风景区举办了中外青年“三月三"旅游民歌节。这次歌节活动内容有凤山铜鼓表演;壮、汉、瑶民族山歌对唱及情歌表演赛;民族文艺表演等,弘扬了凤山传统民族文化。

“哉瑞舞”,即庆丰收的意思,流传在瑶族民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该舞主要表现蓝靛瑶人民每年喜庆丰收和欢度春节的欢乐情景,表演时,由8-12名男青年身穿特制的大花长袍,手持钢铃,动作作起伏波浪,穿插交替,优美大方,并配有铜鼓、大小锣鼓等乐器作伴奏,给人以轻快潇洒,振奋人心之感。“吊筛舞”的舞蹈形式与“哉瑞舞”基本相同,主要作在白事道场上,意在驱邪求吉。“穿罗舞”,又叫“搓绳舞”,产生于清代,主要是壮族人民用于欢庆节日的娱乐活动,此舞活泼轻快,令人欢乐,舞蹈动作比较完整,主要流传在金牙一带。

“绕棺舞”是几千年前流传于汉族民间和一种“祭祀”的舞蹈,由十几个人各举面具、身空武士服装,手持锣、鼓、钗、钹等,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舞蹈动作。此舞主要流传在央洞、仁安等地。

舞狮也是凤山民间文艺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舞狮工具主要有:狮子道具,打击乐器,各式灯笼,舞狮人员的各种面具。县文化部门曾多次组织过凤城街、巴烈村、额里村、县直机关4个舞狮队,每当县里有重大庆典活动、盛大欢迎仪式和逢年过节均举行舞狮活动。舞狮队那种一路敲锣打鼓、腾跃欢跳、打灯作揖的情景,给人一种盛大世升平、国泰民安之感。

凤山民间戏剧文艺如彩调、快板、相声等曲艺节目,眩要采用宜州、桂林等地剧种。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