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广西站专题

南宁:气象变迁 初心不改

【字体:   2018-12-05 17:27:42   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壮乡首府,绿城南宁,这是一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与地缘优势的魅力之城。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风生水起、千帆竞发,近年来南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足音铿锵中,首府气象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书写了科学发展的精彩篇章。

南宁市气象局成立于1993年8月,从1993年8月到2003年6月,一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方式。2003年7月,为适应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社会发展服务,经中国气象局和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的南宁市气象局。

市局全貌_副本.jpg
南宁市局全貌

十五年风云十五年路,南宁市气象局在自治区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福祉安康,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秉承“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努力践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经过近十五年的跨越式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增强,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全局现有在职人员12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1人,在职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9.7%,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6人,中级职称以上占74.6%。

肩负使命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

首府气象,首字当先,南宁市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使命,2012年,被自治区气象局确定为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试点工作得到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南宁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南宁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南宁市全面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2016-2018)》、《南宁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将气象工作纳入地方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南宁市气象局以现代化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上率下,率先在全区气象部门实现市县两级全部解决地方津补贴和绩效奖,落实市县两级地方财政预算聘用人员67名,为全区气象部门推进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提供了示范。全市成立了8个地方人影机构,落实人影地方编制34名。

2015年8月,南宁市政府与自治区气象局签署《共同推进南宁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2016年3月,南宁市市长周红波赴北京与中国气象局领导就共同推进南宁市气象现代化建设达成多项共识。2016年10月,市县两级气象事业全部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气象工作纳入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地方计划总投资约2.63亿元。

南宁市气象局在广西率先推进人大提案、政府主导统筹开展市县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通过市财政投入,建设了气象业务综合楼、高空观测站迁建、人影基地、智慧气象、基层台站建设等气象重点工程,台站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5月,南宁市顺利通过气象现代化建设第三方评估,以总分(97.39)全区第一的成绩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适应首府“广西首善之区”、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需求、具有南宁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南宁市已拥有全区观测手段最多的现代化气象观测站网。全市有8个国家地面观测站、1个高空探测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个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1个大气成分观测站、2个酸雨站、1个辐射观测站、1个雷电监测站、8个卫星接收站、1个移动自动监测站、305个乡镇及城市加密观测站、1个GNSS/MET基准站、1个空间天气观测站及4个土壤水分自动站、4个大气负离子、1个大明山生态观测站、1个石漠化监测站、6个农田小气候仪、1个室内农业小气候站。

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表扬气象服务工作_副本.jpg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表扬气象服务工作

主动融入  气象保障服务效益显著

2010年6月1日,南宁市马山县普降暴雨,其中里当乡12小时降雨276毫米,加芳乡206毫米。市气象局提前将最新气象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乡镇领导、全市气象信息员,并第一时间直接与雨情最重的马山县里当乡、加芳乡的信息员进行联系,指导他们及时将预警信息转告给当地村民。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受灾最严重的里当乡龙桂村全村被淹成“泽国”,但由于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2018年,齐心协力鏖战台风“山竹”。9月7日,南宁市气象局进入“两会”及第2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伴随台风“山竹”来临,市气象局紧锣密鼓地再次进入台风应急响应状态,全体一线干部职工连续作战10天。尽管气象应急服务工作接踵而至,但南宁气象人风雨同舟、鼓足干劲,克服麻痹思想,全力做好监测、预警、服务工作,形成了防抗台风的强大合力。局领导坐镇业务一线指挥,全面部署台风防御工作,气象台严密监测做好预报预警服务,装备保障人员对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信息网络等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气象数据采集、传输正常。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加密会商频次,加强短时临近指导联防,全力做好台风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工作。由于积极主动作为,提早预报,准确预测,及时发布,为全市防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零伤亡”。

南宁地处广西中部,地形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南宁市气象部门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是天大的事”的观念,率先在全区推进社区网格化气象服务,开展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建设,构建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有效应对了2014年马山县暴雨洪涝灾害、2015年强台风“彩虹”、2016年1月出现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以及多次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2015年7月29日,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在南宁市气象局调研时表扬:“气象部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尽职尽责,为全市的防汛防灾减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6年1月24日,周红波市长亲临南宁市主持召开全市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紧急视频会议时指出:“市气象局预报及时准确,信息发布及时到位,应该给予高度肯定,各部门要向气象部门学习”;6月5日,在自治区防汛救灾工作会上,南宁市长周红波肯定“6.3”强降雨过程气象服务工作“预报准确、服务到位!”这一声声肯定,是由气象部门细致周到的服务和辛勤的付出换来的。

由于气象保障服务效益显著,多次获广西气象部门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016年获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017年获“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

南宁市气象局集体照_副本.jpg
南宁市气象局集体照

全面发展  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南宁市气象局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气象预警大喇叭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接入应急办、防汛办、国土局等多个部门,实现多部门应急联动。在马山县建成全区首个县乡视频会商会议系统,实现县政府应急办和全县11个乡镇可视会商应急联动,率先实现广西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向乡镇延伸。加强与防汛、农业等30余个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一套专业有效的经济社会保障体系。隆安县级综合气象服务系统被确立为“隆安模式”纳入广西区气象局“两系统一平台”在全区推广。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建成基于位置的、可定制个性化服务的“邕城晓天”气象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物联网+气象”管理系统、全区首个基于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气象桌面云投入业务使用。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逐步提高,以“智慧气象”建设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以智能网格“一张网”为核心的新预报业务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的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

拓展服务民生气象产品,先后开通了“南宁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微博粉丝数量突破32万,微信公众号用户数量超13万;有力保障了历届“两会”及民歌节、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世界自行车巡回赛等重大社会活动的顺利开展;为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南宁地铁建设、广西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南宁市气象局积极创“南宁气象”科普品牌,建成了广西首个气象科普主题园,打造了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南宁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等科普品牌,建成了4个气象科普示范社区,2016年被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南宁气象将不忘初心,“以需求牵引发展、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政策开放合作促发展、以科技人才支撑发展、以和谐稳定保障发展”,全面推进首府气象事业的新发展。(文/张薇)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